根据(朗咸平说对了吗)这本书上所写,我国没有用得着那么多大学生的密集型企业和用得着那么多大学生的高技术等的企业,所以大学生就业很难。我不这么认为,首先大学生要自己把眼光放大,不是非要到大公司或政府部门坐办公室。就拿我举例,我虽然不是大学生,但是我是家里穷,考上了高中重点班,我没有上,我怕上高中增加家里负担,后来上了四年省重点中专,,毕业了,有的同学进入了大学深造,老师叫我,我也没去。当时,我的想法是想早点挣钱,,而且当时我的心也很大,我曾今和村上的伙伴商量,毕业后应该怎么选择?我放出的豪言壮语是我要做冷作(冷作以前叫铆工,现在有了电焊,不用铆钉了,我们华庄叫冷作了,,而且华庄也叫冷作之乡,非常有名气的),我要走遍全中国,我阿姨介绍我做办公室,我也没去,我认为太死了。因为做冷作有非常多的出差机会,而且一出去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都有,而且这次到这里,下次就要换地方了而我最喜欢这样,我把它当作旅游全中国,又有挣钱,一举两得。
转移一下话题,我希望现在的中国西部农民也把打工当作旅游,出来打工挣钱,拉小贫富差距,不是非要工厂到家门口才打工的,我认为全中国不能都是城市,需要某些地方还是农村,还是种田的好,因为民以食为天,详细参考上面(人生下来怎样活),可能由于全国没有那么多的工作机会,这可能要他们的政府调控好,今年你出去打工,明年他出去,这样的话就会缩小贫富差距,我的设想是村里或者镇里,最好是市里有一些专门管外出打工的干部,那样好调控,不要让他们独自出去,由这些干部带领出去,统一管理,这样治安管理起来容易,而一旦有事,有这些干部出面也会好调解和解决,这样民工不会受欺负而犯法等,不会吃亏。而独自出来的民工犯法的事情太多了,很难管理。
回到原来话题,我认为大学生要放下身段,能做一些体力上的,同时要有知识文化的工作(比如工地上的技术工,这样比较有出路)。例如我就是这样选择了做冷作,冷作是要看图纸的,一般文化低的人是看不懂的,我毕业后,去过了很多地方,我基本上是常年在外,有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认为这句话很好,开阔了我的眼界。后来由于要娶老婆的缘故,我回到了家乡,由于我有了技术,做过小包头,一些机械厂里请我当了技术员。
后来我有了一些变故,由于各种原因我改了行,但是我是会永远记住自己一个人独自在外面打拼的经历,那是非常苦的,这段经历使我挺过了生活对我的种种磨难,我现在在条件允许下也还会去做冷作的。我要对大学生讲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要当自己是天之骄子,我希望你们能跟农民工一起打工(现在农民工工资是不低的),能够弥补农民工里的技术人员不足,这样就会有出头机会的。我就是这样的,我只是时运不济,错过了很多机会,但是我现在还年轻,我想只要我努力,还会有机会的。同时大学生要是真的找不到工作,希望领导干部能跟据我上面(人生下来怎养活)里照顾没有工作的人,而且国家是有政策的,是规定要给失业大学生一定保障的,让他们能够维持生活的,但是我认为大学生自己也要自强,要是农村的,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知识,科学种田,等有能力了发展一些养殖业(现在的绿色产品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我还是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相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在各行各业里都会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城市里的大学生我就不多说了,我想只要你们放下身段,工作机会是非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