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兰小语有感
来源:原创2014年10月10日热度:1763

中国古代人是不屑言利的,如果大家不重“义”而只重“利”,人们就会彼此掠夺。

至圣先师孔子对“利”早已设防,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家怕做孔子所说的“小人”,因此耻于言利。

当然,这种想法是非常超逸的,它也形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种高不可攀的超逸的气质。

我们的民族真的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无限的深度,在任何逆境(逆境总不可避免是贫穷的),也不会覆亡,而且使别的民族由非常纳闷而开始羡慕与倾服,往往在用武力侵略战胜了我们之后,反而虚心接受了我们的思想,以致被我们所同化,使我们国家版图变大。

我国传统文化最可贵的一点是“不以财富为荣,不以贫穷为耻”。贫穷而清高是一项冠冕,为我国历代成功者所乐于拥有。

大众能有超乎金钱财富之上的选择,才是稳健的社会。

我们中国这个国家战乱频频仍旧寿命绵长,百姓贫困而文化辉煌,细想其中原因总不难发现一份不声不响的迂回之力和在败中求胜,辱中求荣,既无法在现实中求快乐,只得在精神上求恒久的阴柔坚忍之功。

我国历来读书人之所以受尊重,是因为他们明白义利之辩,有所不为,为社会树立典范,一个社会能向读书人看齐,是说明这社会重视精神生活,也重视原则,明是非,有标准而不致堕落与腐化。

当一个民族有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他们就不再仅仅是追求财富的增加,更不屑只是在穿戴上去考究,他们会了解内涵的可贵,和“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之美的重要。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并不仅指的是学问而更指的是思想修养。能在知礼守法之外,更能不以财富为荣,不以贫穷为耻。能建立操守清廉的观念,不只追求鲜衣华服,而以品德的清高为最大的光荣。

文化不是少数人才华的炫耀,它是所有人们生活内容与精神内涵一致的提升。

有钱不一定是文化,有品德才是文化。用金钱衡量一切的社会,是堕落的社会。

最后我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不能唯利是图,是更要讲一下义的。

QQ在线联系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咨询

  • 0510-85631569